在安装辊筒输送机时,**水平度和对齐度**直接影响设备运行稳定性、货物输送精度和机械寿命。以下是系统化的安装指南,涵盖关键步骤、工具使用和误差控制方法:
---
### **一、安装前的准备工作**
1. **地基与支撑结构检查**
? **地面平整度**:使用激光水平仪测量安装区域,地面高低差需≤3mm/m(重载场景要求≤1.5mm/m)。
? **支撑架预装**:采用可调地脚螺栓(调节范围≥50mm),确保所有支撑点在同一基准面。
2. **辊筒预检**
? **同批次辊筒公差**:直径偏差≤0.5mm,轴向跳动≤0.3mm(使用千分表检测)。
? **轴承润滑**:填充耐高温润滑脂(如锂基脂),避免安装后卡滞。
---
### **二、水平度控制(垂直方向精度)**
#### **1. 基准面建立**
? **激光校准法**(推荐长距离场景):
① 沿输送机纵向架设激光发射器,投射水平基准线;
② 使用接收器在每段机架上标记高度偏差;
③ 通过地脚螺栓调整,使所有支撑点与激光线对齐(误差≤1mm/10m)。
? **水平仪法**(短距离场景):
① 在机架纵梁上放置精度0.02mm/m的电子水平仪;
② 分段调整,确保每段水平度≤0.5mm/m。
#### **2. 辊筒水平同步**
? **等高检测**:
① 使用等高规(或定制等高块)置于相邻辊筒顶部;
② 用塞尺检查辊筒与等高规间隙,偏差≤0.2mm;
③ 通过增减垫片或调节安装座高度校正。
---
### **三、对齐度控制(水平方向精度)**
#### **1. 纵向轴线对齐**
? **拉线法**:
① 在输送机首尾两端固定钢丝(直径0.5mm,张力≥50N);
② 测量钢丝与机架侧边的距离,偏差≤1mm/全长;
③ 调整机架位置,确保所有辊筒轴线与钢丝平行。
? **光学对中仪**(高精度场景):
① 安装对中仪发射器与接收器;
② 实时显示辊筒轴线偏移量,调整至误差≤0.3mm/m。
#### **2. 辊筒间平行度**
? **对角线测量法**:
① 用卷尺测量相邻辊筒两端对角线的长度差,差值≤2mm;
② 若超差,松开安装螺栓后微调辊筒角度。
? **平行规辅助安装**:
① 将T型平行规卡入辊筒两端;
② 调整辊筒使平行规与机架侧边贴合无间隙。
---
### **四、动态测试与微调**
1. **空载跑合测试**
? 以额定速度运行30分钟,观察辊筒转动是否同步(使用频闪仪检测);
? 测量各辊筒表面线速度差,应≤2%。
2. **负载跑偏测试**
? 放置标准测试物(如600mm×400mm木托盘),运行中测量货物偏移量:
? 允许偏移:≤20mm/10m(通用标准);
? 高精度场景:≤5mm/10m(需安装纠偏辊)。
3. **热膨胀补偿**
? 在高温环境中(>40℃),预留0.5-1mm/m的膨胀间隙;
? 使用伸缩节或滑块式安装座吸收热变形。
---
### **五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**
| **问题现象** | **可能原因** | **解决方法** |
|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货物单侧跑偏 | 辊筒轴线不平行 | 重新拉线对齐,调整辊筒安装角度 |
| 局部辊筒卡滞 | 安装倾斜导致轴承受力不均 | 用等高规复查水平度,校正支撑架高度 |
| 输送带(如有)蛇行 | 驱动辊与张紧辊不对中 | 使用激光对中仪校准驱动辊与从动辊轴线 |
| 异常噪音 | 辊筒轴线偏移引发径向振动 | 检查平行度,更换径向跳动超差辊筒 |
---
### **六、工具与材料清单**
| **工具/材料** | **规格要求** | **用途** |
|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激光水平仪 | 精度±0.1mm/10m | 建立水平基准线 |
| 电子水平仪 | 精度0.02mm/m | 局部水平度检测 |
| 千分表 | 量程0-10mm,分辨率0.01mm | 辊筒径向跳动测量 |
| 等高规 | 长度≥辊筒间距的1.5倍 | 辊筒顶部等高校准 |
| 可调地脚螺栓 | M16-M20,调节行程≥50mm | 支撑架高度微调 |
| 塞尺 | 0.02-1.00mm | 检测间隙偏差 |
---
### **七、验收标准(参考ISO 5049)**
1. **静态精度**
? 全长水平度误差:≤2mm/10m(重载场景≤1mm/10m);
? 相邻辊筒平行度误差:≤0.5mm/m。
2. **动态性能**
? 负载运行时货物偏移量:≤3%输送带宽度;
? 辊筒表面速度波动:≤±2%。
---
通过以上步骤,可系统化解决安装中的水平度与对齐度问题。**关键控制点**在于:
1. 使用高精度工具建立基准;
2. 分段校验与全局校准结合;
3. 动态测试后二次微调。
对于长距离输送机(>50m),建议每5m设置一个检测点,避免误差累积。